摘要:為確定患病虹鱒的病原,本實驗從患病魚潰爛肌肉中分離到2株細菌,分別命名為CH06和CH07,經(jīng)回歸感染證實分離菌株為導(dǎo)致此次虹鱒患病的病原菌,并進一步對其形態(tài)特征、理化特性、分子特征、血清型及耐藥性進行分析。結(jié)果顯示,CH06和CH07株在TYES瓊脂平板上呈煎蛋狀外觀,產(chǎn)黃色素,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呈陽性,能水解明膠和酪蛋白,不能水解淀粉,不能利用果糖、半乳糖和七葉苷等。16S rRNA比對結(jié)果顯示,CH06和CH07株與嗜冷黃桿菌模式株NBRC 15942的同源性分別為99.35%和99.42%。綜合菌株理化和分子特性確定CH06和CH07株為嗜冷黃桿菌。利用多重PCR方法鑒定CH06和CH07株的血清型均為1型(Fd型);多位點序列分型(MLST)分析表明,CH06和CH07株的基因型分別為ST-12和ST-78型,且均屬于CCST10克隆型。人工感染結(jié)果顯示,CH06和CH07株對虹鱒幼魚具有較高致病性,其半致死濃度(LD50)分別為7.1×105和1.1×105 CFU/mL,攻毒劑量與臨床病癥出現(xiàn)時間呈反比,從人工感染實驗魚的肌肉、脾臟等組織中可重新分離到嗜冷黃桿菌。組織病理變化顯示,病魚肝細胞腫脹,空泡變性,部分肝細胞溶解壞死,細胞核溶解消失;脾臟充血、出血,淋巴細胞減少,紅細胞和含鐵血黃素增多;肌纖維間隙增寬、斷裂、彎曲不齊,部分肌細胞肌漿溶解呈蜂窩狀。CH06和CH07株對10種抗菌藥物的耐藥譜略有不同,均對氨芐西林和甲氧芐啶-磺胺甲噁唑敏感;CH06株對恩諾沙星、氟苯尼考等耐藥,而CH07株對恩諾沙星和氟苯尼考中度敏感。本研究首次報道了我國虹鱒源嗜冷黃桿菌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(xué)特性,以期為虹鱒細菌性冷水病的防控提供科學(xué)依據(jù)。
關(guān)鍵詞:虹鱒;嗜冷黃桿菌;基因型;血清型;耐藥性;致病性;
郵箱:liyang@liyang-tech.com
地址:廣州市白云區(qū)沙太路京溪橋東側(cè)新百佳小商品市場園區(qū)A2棟3、4樓